提高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个案研究.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帮助小学生养成自律习惯的个案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界定

这里的自律指的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自律表现为人的意识对自我的协调、组织、监督、校正、调节的作用,使自己的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帮助小学生养成自律习惯的个案研究是针对班级中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同龄人弱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养成自律习惯的研究活动。个别辅导对于少数的典型的个案来说是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实用的方法。个案研究是运用典型引路,通过个案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某一个侧面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思想,从中推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

(二)选题的理论依据

1、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终目标是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每个学生当然也包括这几个自制力差的学生。

2、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讲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其中一条原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几乎每一个班级中,总有少数几个较之同龄学生来说自制力特别差的学生。由于他们自制力差,他们在上课时经常不专心听讲,或做小动作,或与人窃窃私语,或独自走神;在做作业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