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府预算理论演变、制度改革与展望.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府预算理论演变、制度改革与展望

摘要:预算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集中反映,预算过程兼具有经济性和政治性特征。政府预算理论和制度的演进与财政理论、财政改革的推进密不可分。本文将新中国70年政府预算理论的演进划分为三大阶段:“国家分配论”下的预算理论与思想、“公共财政论”下的预算理论与思想和“国家治理理论体系”下的现代预算理论;政府预算制度的变革划分为五大阶段:政府预算管理技术规范形成阶段、计划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预算制度稳定阶段、市场经济初期的预算制度变革阶段、公共财政目标下的预算制度变革深化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现代预算制度构建阶段。总结梳理政府预算理论与制度变革规律性的特征,并对未来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政府预算,理论,制度,展望

一、引言

财政,乃国之命脉,民生之本。预算是财政活动的集中反映,通过预算“国家账本”,可以洞察国家年度施政重点,把握政府宏观调控走向。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财政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政府预算理论和制度的演进与财政理论、财政改革的推进密不可分。本文将新中国70年政府预算理论的演进划分为三大阶段、政府预算制度的变革划分为五大阶段,总结梳理政府预算理论与制度变革规律性的特征,对未来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进行展望。

二、政府预算理论与思想演变

按照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理论的重大变迁,可以将预算理论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国家分配论”下的预算理论与思想、“公共财政论”下的预算理论与思想和“国家治理理论体系”下的现代预算理论。

(一)“国家分配论”下的预算理论与思想

“国家分配论”以马克思的国家观为理论支撑,认为财政属于经济范畴,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财政与国家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财政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财政参与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新创造的剩余价值,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分配环节的活动。在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