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第四讲儒家文化(二) .pptx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及儒家精神;汉代儒家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三大文教政策;具体内容

1、教化之本在人才,人才之本在教育

“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

意义:建立起了以太学为首的中央官学体制。太学在后世成为封建官学的龙头样板; 以太学养士,官吏的摇篮。 ;2、重选举以取士

养士与选才结合起来,使学校培养人才和社会上各类人才各尽其材。改革官吏铨选制度,设立察举制。 各诸列侯、郡首岁供二贤人,经观察贤者有奖,不肖者有罚。

“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 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无论是学校养士还是国家选士,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否则,百家殊方,法制数变,君主无所持,百姓无所从,仍然很难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和政治上的稳定。

意义:不仅使汉代学校养士和察举取士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在思想上奠定了汉王朝巩固统一大业的理论基础,同时彻底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又为隋唐以后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主要标准埋下了伏笔。

;宋明理学:儒家文化的新形态;;《太极图说》由图和说两部分构成,“图”是以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