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金融衍生品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docx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金融论文:金融衍生品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论文经过深入的文献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2010年—2019年国十二家商业银行近十年的经营数据和这期间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利率情况的相关数据,组成空间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金融创新工具首次出现并走入了人类的认知视野中。在汇率和利率双重风险下,资本市场急需一种金融产品来对抗风险。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远期、期权和期货等新兴的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出现了。金融衍生品既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使得商业银行有机会以低投入来转嫁风险;而敢于承受风险的机构,也有获取丰厚利润的机会。所以,金融衍生品业务在商业银行众多业务中受到追捧。1988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为了有效监管银行、防范金融风险,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最低为8%,这也使得金融衍生品业务得以迅猛发展,因为它不仅可以增加银行的利润,同时也不损耗过多的银行资本,还能有效规避风险。但是在使用金融衍生品的过程中,风险也在不断暴露,杠杆性带来高额收益的同时,也将风险呈几何倍数放大。许多轰动全球的事件都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泛滥使用密不可分,如:巴林银行破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等。金融衍生品也一度成为悬挂在全球商业银行头顶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根据我国《2019年银行间市场运行报告》显示:2019年利率衍生品市场横向、纵向双维发展,基于LPR基准的产品应时而生;外汇市场成交量稳步增长。截止2019年末,利率衍生品市场成交量为18.6万亿元;汇率衍生品市场成交量为119.8万亿元。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LPR利率),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改革,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更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些都使得商业银行需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