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侵权责任界定.docx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正式提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迅速引起国家以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①,在学界亦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与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第三方的加入,排污企业以民事合同为媒介引入第三方作为治污企业,让专业化的治污企业作为第三方替代排污企业进行实际污染治理,是一种将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转移给专业污染治理者的市场化污染治理模式[1]。“第三方”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是指治污企业,治污企业之所以被称作第三方,主要是因为传统环境污染治理包括两方,即监管方(政府)和排污方[2],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将环境污染物的治理义务从排污方中分离出来交由专业的治污企业进行治理,该专业的治污企业相对于传统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两方即是“第三方”。目前,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虽然被国家以及各地方政府推崇、被学界热议,但是作为从提出至今不过短短数年的“新事物”,“现实中依然面临着‘知易行难’之困境”[3],其中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间环境侵权责任如何界定即为困境之一,更有学者将这一“困境”的突破视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得以顺利推进的“前置条件”,“若要顺利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首先需要细化其责任分担机制”[4]。在有关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33个规范性文件中,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间侵权责任界定提供了大致方案,即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排污企业承担“主体责任”,而治污企业承担约定的“污染治理责任”,其余规范性文件也效仿此规定纷纷响应,但均未对“主体责任”与“污染治理责任”有进一步明确的解释③。实际上,《意见》在性质上不属于正式法律渊源,一般不能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且该方案原则性有余可操作性不足。基于此,如何突破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