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模式及其思考.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荷兰模式简评一、荷兰模式的由来荷兰模式也叫“浮地模式”(PolderModel)或“郁金香模式”(TulipModel)。这要从荷兰的自然地理环境说起。荷兰地势低平,1/3以上的国土在海平面以下,水患是社会生活的首要威胁,尤其在科技不发达的时期。但荷兰人没有抛弃这片被称作“欧洲沼泽”的土地,他们在低于海平面的土地上筑起堤坝,淘干里面的水,这样构成的土地就叫“浮地”。荷兰国土面积约1/4是由这样的浮地构成的,荷兰人在浮地上盖房子,建牧场,放牛羊。于是有了“上帝造海,荷兰人造陆”的说法。在浮地上生活的人们必须时刻提防堤坝的安全,并随时根据海水、河水的涨落调控着浮地内水位。浮地生活如同在海上的一条大船上,全体人员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同舟共济。这要求他们相互宽容、克制、忍让,遇事要协商、妥协,以求达成必须的共识,因为环境太险恶了,人们必须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与自然环境的抗争上,而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冲突。长期的浮地生活就这样塑造了荷兰文化传统和荷兰人宽容、开放、自由的性格,共和国时期的荷兰曾是欧洲宗教最宽容,政治最自由的地方;今天荷兰人的宽容、自由也是世界其他地方很难相比的。例如,同性恋、安乐死、软毒品(大麻)在荷兰都是合法的,连红灯区也与众不同。其实,荷兰人宽容、妥协的性格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荷兰宗教是多元的,政治是多元的,人口成分是多元的,文化是多元的,因此,社会决策的唯一方式是各社会团体之间的协商。但这些由来已旧甚至司空见惯的现象并没有被人们总结成荷兰模式。直到近十几年来,人们发现荷兰在西方各国中的产业关系比较和谐,因罢工和罢工造成的损失最少。当近年来欧盟一些国家的失业率在10%徘徊时,荷兰只有4%左右。于是,各国首脑和专家纷纷到荷兰取经,荷兰人也要介绍经验,于是“浮地模式”诞生了。有人说,这一概念出现于1982年,当时荷兰劳资双方的代表在海牙附近一个叫瓦森纳的小村庄达成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