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反宾为主的句法及外动词的被动用法.docx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古代汉语反宾为主的句法及外动词的被动用法

汉语中的外动词,在词性上没有主动、被动之分,但在用法上却有主动、被动之别。外 动词带受事宾语时, 是主动用法;而当受事宾语提到前面作主语时,就变成被动用法, 整个

句子也就由主动句变成被动句。这就是所谓 外动转受动”,也就是所谓 反宾为主”的句法。

对于这种反宾为主的句子: 语法界历来存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是被动句, 有的认为

是意念上的被动,有的则认为是表态的句。 本文基本上同意第一种看法。 被动用法的外动词, 除了用作谓语,构成被动句外,还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状语和使动性述语,还可以和

者”字或所”字结合,组成名词性的词组。

一、反宾为主的句法

主语和宾语不是外在一个平面上的两种互相对待的句子成分。主语对谓语而言,宾语对 述语而言,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可以互相转化。宾语可以提到动词的前面去作主语,主 语也可以挪到动词的后面去作宾语。 当主动句的宾语(受事宾语)前移作主语时。这个主动

句就变成被动句。句中的动词(外动词)就由主动用法变为被动用法;反之,当被动句的主 语后移作宾语时,这个被动句就变成主动句,句中的动词就由被动用法变成主动用法。

对于前一种句法现象。黎锦熙先生在《比较文法》中称之为 反宾为主”。这种反宾为主

的句法,古代 汉语十分普遍。例如:

(1) 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史 记苏秦列

传》)

在 割河外”和 效宜阳”中,河外”和宜阳”是宾语;而在 河外割”和 宜阳效”中,河外” 和 宜阳”便由原来的宾语变成主语了。 位置虽然变了,但原来的语义关系却并没有随之改变。

河外”和 宜阳”作宾语的时候,分别是动词 害『和 效”的受事;作主语的时候,仍旧是 割”

和 效”的受事。因此,所谓 反宾为主”。实质上就是受事宾语转化为受事主语。而当受事宾 语转化为受事主语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