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治知识_培训课件.ppt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第2天开始降低,4~5天时最低,至退热后1周恢复正常 血小板减少。特别是进行性下降 实验室检查 发病早期血清抗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或恢复期血清中特异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或病毒分离阳性,有明确诊断意义。发病早期病人血清检测登革病毒抗原亦可作出快速诊断。PCR检测登革病毒RNA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及血清型鉴别。 病毒分离 可将急性期病人的血清接种于白纹伊蚊胸肌细胞系C6/36细胞培养中进行登革病毒分离。患者发病3天内病毒分离的阳性率在73%~82%之间,发病第8天仍可分离到病毒。 预后 登革热的病死率约为3/10000 登革出血热的病死率约为5%~10% 预防原则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白天防被伊蚊叮咬)(次要) 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伊蚊,预防被伊蚊叮咬(重点) 提高人群抗病力:暂无可供应用的疫苗 疫情监测 一、人间疫性监测 对临床疑似病例,采集急性期血检测登革热IgM抗体、分离病毒,或双份血清检测IgG抗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二、隔离病人 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就治疗。 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之日起不少于6天。 疫情监测 三、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做好防蚊措施。 花都区秀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年4月2日 宋丽婷 概述 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皮疹、出血倾向、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结肿大。 概述 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区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年大约有1亿感染者,其中50万例登革出血热需要住院治疗,25000例死亡。 我国以输入性为主,义乌、广东东莞市近年发生过暴发。 病原学  登革病毒(D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共有四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