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引力模型.ppt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一、贸易引力模型的起源 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是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解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定律。 定律内容如下: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 著名经济计量学家 Tinbergen 和当时的德国经济学家 Poyhonen 分别独立地于 1962 年和 1963 年进行引力模型的研究。 Tinbergen 方法可以概括为: 一国向另一国的贸易流动主要取决于用GDP测量的国家经济规模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 双边贸易流量 引力大小 各国经济规模 物体质量 距离 物体之间的距离 常数 万有引力常量 对距离系数解释的争议 大多数学者都是用距离作为运输成本的代理变量, 忽视了该变量在解释距离系数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几十年来由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工具不断改善, 国际贸易中的运输成本应该是下降的。 应用引力模型对很多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进行实证分析时, 与理论判断相反, 距离系数却有上升之势。 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引力模型中缺少重要的变量, 从而导致对距离系数的 估计是有偏 差的。 第二种是对数 -线性方程并不能直接解释距离系数作为运输成本对贸易的影响。(距离系数与运输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三种是在新经济地理模型中, 经济联合体与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在此情况下, 当经济联合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时, 距离系数可能上升。(发展中国家内部距离系数大,而发达国家内部距离小) Poyhonen 对 1958 年欧洲国家的贸易数据进行了整理计算。 他首先建立结构性的通用国际商品交换模型, 该结构模型采用的是标准的、当时已获得普遍应用的投入-产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