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土战争中的泛斯拉夫主义.docx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俄土战争中的泛斯拉夫主义

19世纪,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泛民族主义出现。泛民族主义在东欧斯拉夫地区, 形成了泛斯拉夫主义。在19世纪中期以后, 成为沙皇俄国实行大民族利己主义的工具。1877-1878年俄土战争既是欧洲列强争霸巴尔干的必然结果, 又是俄国境内泛斯拉夫主义思潮蔓延朝野的产物。这场战争典型性地揭示了泛斯拉夫主义与斯拉夫各民族的民族自利主义, 特别是沙皇俄国的大俄罗斯主义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一 被压迫民族与泛斯拉夫主义者的内在悖论

在19世纪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下, 作为欧洲大陆人口最众、分布最广、差异最大的族群——斯拉夫人产生了“泛斯拉夫主义”, 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内蕴。泛斯拉夫主义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间。斯拉夫人分为三个支系: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小俄罗斯) 人组成的东斯拉夫人, 信奉东正教;由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组成的西斯拉夫人, 信奉天主教, 极少数信奉新教, 分别被普鲁士、俄罗斯、奥地利统治;由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等组成的南斯拉夫人, 信奉东正教、天主教, 分别被奥地利和奥托曼土耳其统治。斯拉夫人之间的矛盾, 如波兰与俄罗斯, 比斯拉夫人与其他民族的矛盾还要深, 斯拉夫人没有共同的文化归旨, 比邻而居, 宗教迥异, 像同在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人信奉东正教, 克罗地亚人则信奉天主教。除俄罗斯外, 其它斯拉夫民族都是分布在各个帝国或王国中的被压迫民族, 没有形成单一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客观条件。客观情势使得斯拉夫民族走上不同于西欧的争取民族解放道路。

1848年, 西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意大利、德意志等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要求扫除封建势力, 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争取实现统一, 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 民族民主革命风起云涌。1848年6月2日, 奥匈帝国各地的斯拉夫领导人聚会布拉格, 召开斯拉夫人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