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完整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6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基与基础;设计地基应了解的基本概念;  (二)建筑物的地基一般面临的问题;  (三)地基的类型;  (一)基础的概念 建筑物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称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基础可以有多种形式,但不论是何种基础形式,其结构本身均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并应具有改善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能力。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一般小于5 m),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统称为浅基础(各??单独的和连续的基础)。反之,浅层土质不良,而须把基础埋置于深处土质较好的地层时,就要借助特殊的施工方法,建造各种类型的深基础(桩基础、沉井及地下连续墙等)。;  (二)基础的类型 基础类型很多,按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可分为深基础和浅基础,埋深小于5 m的称为浅基础,埋深大于5 m的称为深基础;按基础材料及受力特点,分为刚性基础及非刚性基础;按构造形式,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如图1-2所示。; 1.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1)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在常用的建筑材料中,砖、石、素混凝土等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均属刚性材料。据试验得知,上部结构(墙或柱)在基础中传递压力沿一定角度分布,这个传力角度称为压力分布角,或称为刚性角,用α表示。由于刚性材料抗压能力强、抗拉能力差,因此,压力分布角只能在材料的抗压范围内控制。刚性基础底面宽度的增大要受刚性角的限制,如图1-3所示。;  (2)非刚性基础。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由于基础底面宽度需要加宽,若仍采用素混凝土材料,势必导致基础深度也要加大。这样,既增加了挖土工作量,又会使材料用量增加,对工期和造价都十分不利。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力,就会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弯矩。这时,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如图1-4、图1-5所示。;学习情境一 确定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地基与基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对地基与基础的要求   1.对地基的要求   (1)地基应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较小的压缩性。   (2)地基的承载力应分布均匀。在一定的承载条件下,地基应有一定的深度范围。   (3)要尽量采用天然地基,以降低成本。   2.对基础的要求   (1)基础要有足够的强度,能够起到传递荷载的作用。   (2)基础的材料应具有耐久性,以保证建筑的持久使用。因为基础处于建筑物最下部并且埋在地下,对其维修或加固是很困难的。   (3)在选材上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  (二)地基、基础与荷载的关系   地基承受着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地基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一定深度后就可以忽略不计。直接承受荷载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如图1-14所示。   如建筑物的总荷载用N表示。地基在保持稳定的条件下, 每平方米所能承受的最大垂直压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用R表示。 由于地基承载力一般小于建筑物地上部分的强度,所以基础底 面需要宽出上部结构(底面宽为B),基础底面积用A表示。当 R≥N/A时,说明建筑物传给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不超过地基承 载力,地基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个部分,虽然各自的功能不同、研究方法相异,然而,对一个建筑物来说,在荷载作用下,这三个部分却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实践表明,建筑物事故的发生,很多与地基和基础有关,而且,地基与基础事故一旦发生,补救并非易事。另外,基础工程费用与建筑物总造价的比例,视其复杂程度和设计、施工的合理与否,可以变动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之间。因此,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工程实践中,虽然地基与基础事故屡有发生,但是,只要严格遵循基本建设原则,按照勘察—设计—施工的先后顺序,并切实抓好这三个环节,那么,地基与基础事故一般是可以避免的。;  追本溯源,远古先民在史前的建筑活动中,就已创造了自己的地基与基础工艺。我国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和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都发现有土台和石础,这就是古代的“堂高三尺、茅茨土阶”(语见《韩非子》)建筑的地基与基础形式。历代修建的无数建筑物都出色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方面的高超水平。举世闻名的长城、蜿蜒万里的大运河,如不处理好岩土的有关问题,就不能穿越各种地质条件的广阔地区,而被誉为亘古奇观;宏伟壮丽的宫殿寺院,要依靠精心设计建造的地基与基础,才能逾千百年而留存至今;遍布各地的巍巍高塔

文档评论(0)

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