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化素养的通识课程设计调查研究:比较的视角_1.docx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

?

基于国际化素养的通识课程设计调查研究

比较的视角

?

?

摘要: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国际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美国和中国代表性高校的相关通识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高校不仅在不同通识课程领域目标中明确了对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理解能力等国际化素养的要求,而且相关通识课程模块在整个通识课程体系中的占比也比较高。而且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国际化校园文化活动等非正式通识课程内容也更丰富;相较而言,中国大学通识课程存在国际化素养的培养目标不具体、课程内容比例偏低、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化素养,通识课程,课程设计

我们知道,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然而,“中国大学生无论在掌握全球化知识和技能方面,还是在参加相关活动的经验上,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学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1]。而这些能力正是大学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的核心能力。因此大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全球化知识、技能等国际化素养的培养,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说,大学通识教育也天然地承担了这项重要任务。在国际化的语境下,通识教育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诸方面也一定会呈现一些与传统社会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美国大学基于国际化素养的通识课程设计经验

国际化素养培养作为一种通识教育理念在美国大学由来已久,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学习领域中就开始关注“多元文化、国际理解教育问题”[2],因此国际化素养作为通识课程的一个全新设计维度,在美国通识教育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即通识教育与国际化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内在统一的,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大学学院联合会(AAC&U)开始倡导的“全球化学习(glob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