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发展历程」走进园区,探寻产业发展之路参考.docx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PAGE PAGE 1

「园区发展历程」走进园区,探寻产业发展之路

有人称,园区的40年是一部中国工业演进史。各类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批开发区的出现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的产物。

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的园区。

盘活区域经济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国家开放的步伐,开发区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扩张趋势,让园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战场。为促进科技进步,国家开始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希望通过重点突破和发展高新技术,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历十余年发展的第一代开发区基本成为当地现代制造业的基地,也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数据显示,1996年时最早的14个开发区工业产值达到了1360亿元,较1991年增长了858.2%。一些城市里,开发区成为所在城市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广州开发区引进宝洁等跨国巨头,工业产值一路飙升,1996年的工业产值占据全市工业产值的11.2%,天津的开发区工业产值则占到了全市的18%。它们成为了对外开放的旗帜,也成了区域经济的最大增长点。

目前,各类国家级产业园区已成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域。

崛起的民资园区

园区经济40多年发展,除了政府主导型园区作为改革试点和区域经济增长引擎展示了超强的存在感,民营资本也因其对政府角色形成有力补充,逐渐在产业地产和园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

其中的原因包括园区经济的滥觞,地方政府间掀起了开发区热,大量地方政府主导的工业空间在产业资源和财政资源上展开竞争,一些地方出现了所谓的“有园区,无产业”现象,甚至出现了恶性循环——产业没有招到,前期投入也无法收回,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和危机。

从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