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建议.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建议

2010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全省推行以来,我县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及农村群众最急需的公益事业,因地制宜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共投入资金13多亿元(其中获得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3.5亿元),建设项目600多个,惠及300多个村(社区),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拥护。区别于传统的政府包揽机制,一事一议探索创新“包清工”、“权力隔离”、“委派内行人”等“接地气”的制度,充分发挥村集体积极性、自主性,提高项目建设效率,被列为全国一事一议转型升级试点县,得到各级充分肯定。但随着一事一议工作全面铺开,部分村(镇)干部、基层群众反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在坚持现有先进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为此,县政协组织委员深入各乡镇(街道)、部分村(社区)及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一事一议项目选择集中体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但有些乡镇(街道)及部门指导服务与相互衔接不够。

一是一事一议涉及建筑规划国土类行政审批时,审批时限较长,如土地证办理需8-9个月,造成项目工期拖延。部分公益项目涉及优惠减免政策,但审批部门未及时告知,得靠村干部多头跑才知悉情况,惠民便民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二是部分村涉及一事一议、精品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多个涉农项目,由于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不够充分,出现规划设计理念不统一、村庄特色不明显现象。三是薄弱村难以解决一事一议自筹部分的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采取的是“三三制”,即省财政奖补三分之一,县财政奖补三分之一,村自筹三分之一。薄弱村因为难以落实自筹资金,一事一议项目相对于富裕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