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 我用残损的手掌 2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检查预习 5. 听读课文 7. 句段品析 8. 疑难探究 9. 板书设计 11.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2. 拓展延伸 13. 教材习题讲解 6. 整体感知 10. 本课主旨 14. 课后作业布置 (重点) (难点) 把握感情线索,理解本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2. 品味诗歌优语言, 理解诗歌对比手法。 3.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 (重点) 来自《点拨》 戴望舒(1905-1950) , 祖籍南京, 生于杭州。1928年因发表《雨巷》而名声大震,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他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他前期的诗作凄婉朦胧,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作则趋于写实、明朗,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淳朴。诗集有《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来自《点拨》 抗日战争的炮火震动了诗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戴望舒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1938年他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写于1942年,诗人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备受摧残,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但监狱的铁窗可以禁锢他的躯体,却禁锢不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他的心飞出了铁窗,飞到了祖国蒙难的土地上,飞到了志士流血的战场上。正是这铁窗关不住的爱国之情,使他眼前浮现出一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