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西方文论教程教学课件-第十六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ppt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第十六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概述 第一节利奥塔的文艺观 第二节哈桑的文艺观 第三节桑塔格的文艺观 后现代主义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在欧美各国出现,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并扩散到全球各大文化圈之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广泛涉及哲学、社会学、美学、文艺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对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赋予其全新的当代形态,使得它与文艺传统的联系几乎仅存一种批判的关系。 早期后现在主义 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与弗雷德里科?德?奥尼斯,他们用这个词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的某种反叛现象,但影响不大。 1951年和1952年,美国诗人奥尔森也开始使用“后现代”这一词语。1954年,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其出版的《历史研究》中将普法战争之后的时期称为“后现代时代”,这里的“后现代”只是用来表示历史分期,尚不具有文化内涵,更不属于美学、文艺学范畴。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和文学批评家欧文?豪也都使用“后现代”一词,但是他们都是在负面意义上来使用的,借以表达他们对自由的现代理想的一种怀旧与乡愁。 60年代,美国批评家莱斯利?菲德勒较准确地描绘了后来人们称之为后现代文学的诸多品质:如对文学体裁的混用,充满否定精神的反讽和严肃,对高雅与低俗之分的消弭,大胆自由的戏仿等。 后现代主义的成立 1972年,杂志《疆界2》在美国出版,其副标题直接是“后现代文学与文化杂志”。而作为该杂志的早期撰稿人之一的伊哈布?哈桑就是对后现代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一位理论家。 1977年,批评家查尔斯?詹克斯在专著《后现代建筑学的语言》中,认为后现代的特征是“混合运用现代语沿袭传统相联系的风格体系,既迎合高雅品味又投合大众感受力。正是这种新与旧、高雅与通俗的自由混合把后现代主义界定为一场运动,并确定了它未来的状况” 。至此,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内涵才渐趋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