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生物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教师用书]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

观念

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理性

思维

通过“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分析与比较,培养归纳、比较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

探究

通过实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社会

责任

通过归纳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养成关注生产实践、学以致用的态度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年龄组成eq \b\lc\{\rc\}(\a\vs4\al\co1(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eq \b\lc\{\rc\ (\a\vs4\al\co1(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常见调查方法的归纳比较: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显微计数法

适用

范围

植物、个体较小且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虫卵、幼虫等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酵母菌等微生物

要求

随机取样(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按“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