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神经胶质瘤的基因治疗.ppt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自杀基因治疗

与其他基因治疗的优势——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解决了基因转染率低得问题

单纯疱疹病毒 I型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 H S V 1—TK /GCV )组合、 带状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 /阿糖甲氧基嘌呤 ( VZV—TK /Ara—M )组合、 胞嘧啶脱氨酶 / 5—氟胞嘧啶 ( CD /5—FC )组合、 硝基还原 /CB1954 ( NTR /CB 1954 )组合等。

HSV1—TK/GCV

自杀基因HSV1—TK PCR技术扩增 利用基 因技术 筛选稳定表达 TK的细胞 神经胶质瘤细胞C6 磷酸化GCV 杀肿瘤细胞GCV—TP

验证转基因细胞的杀肿瘤效应——阳性对照

比较其他两种原药BVdU和无氧鸟甘(ACV)

结论:稳定表达tk的神经胶质瘤细胞C6对GCV高度敏感并被特异杀死,且其有效性和特异性高于BVdU和ACV

三大问题

自杀基因是如何作用

影响其作用效应的因子

旁观者效应的机制

自杀基因作用机制

GCV磷酸化为GCV—TP

GCV—TP在DNA复制时与dGTP竞争性

胸苷激酶TK提高磷酸化

影响作用因子

IL—2的免疫治疗与HSV—TK

肿瘤坏死因子A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 (MCP- 1)

这些作用因子均可增加H SV- tk /GCV 系统的毒素效应

旁观者效应

概念:导入有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对邻近未导入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也有杀伤作用

机制:缝隙连接 和无缝隙连接的细胞对比 和被抑制细胞连接的自身细胞对比

C6细胞导入Cx43基因,使之表达缝隙连接

筛选出中度表达的Cx43—12和Cx43—14和高度表达的Cx43—13

转入HSV1—Tk,将基因修饰的和野生型的肿瘤细胞混合,用GCV治疗

在Cx43—13且TK+组,只要有5%的TK,肿瘤就会很快缩小

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因治疗神经胶质细胞瘤大多停留在动物实验上,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