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课件第八章泌尿.ppt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二、尿量与尿的理化性质 1.尿量:1000~2000ml 多尿:经常超过2500ml; 少尿:100~400ml;无尿:少于100ml 2.尿的理化性质 PH:5.0~7.0;渗透压:30~1400mOsm/L 比重:1.001~1.035 四、肾血液循环的特征 1.肾血流量大 2.血液分布不均匀 3.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 ●肾周毛细血管网血压较低,可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 ● 体液因素 * Ad、NE、AVP/ADH、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 三个环节: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髓袢降支细段对Na+不易通透,难以重吸收 髓袢升支细段对Na+有较大通透性而被动重吸收 (三)影响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因素 1.小管液溶质浓度 渗透性利尿 2.肾小球滤过率 球-管平衡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分泌 排泄 (一)H+的分泌 肾小管和集合管均可分泌,以近球小管量最大,排酸保碱作用 近球小管:Na+-H+交换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Na+-H+交换和Na+-K+交换 (二)K+的分泌 终末尿的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通过K+-Na+交换实现 Na+-H+交换和Na+-K+交换具有相互竞争现象: 酸中毒 高血钾 2.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 与尿素再循环及NaCl重吸收有关 (三)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1.髓袢的结构和功能 2.尿素浓度 3.直小血管的血流 4.集合管的功能 谢 谢 与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有关 1.外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 总结 从髓质高渗梯度形成的全过程看 *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l-主动重吸收是肾髓质渗透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原动力) *尿素和NaCl是建立肾髓质渗透梯度的主要溶质。 3.肾髓质高渗梯度的保持 ● BP在80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