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的经济学解读.pdf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的经济学解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研活动对资源的依

赖性日益加强。 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中, 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

理使用,是影响科研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二战以来 ,科研领域

的竞争 ,不仅表现为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争夺,更表现为对稀缺科研

资源的争夺。 20 世纪 80 年代,备受美国公众关注的萨默林事件,主

要是年轻的生物学学者萨默林为了获得科研基金的支持, 伪造科研成

果。随后曝光的科研欺诈行为的诱因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是归

根到底都是对有限科研资源的争夺。 国内外有多位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科研道德失范行为产

生的原因和治理对策。 NicolaLa-ceteray、LorenzoZirulia 曾用博弈模型

分析了科学不端行为 1,朱家德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分析了学术失范

现象 0,张建华从成本收益比较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学术腐败产生的根

源和对策 H。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 ,从经济学的某一具体理论视角出

发,讨论科研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并从教育培训、惩治处理、发表

出版等角度 ,提出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对策。本文将综合经济学

的几种不同理论,分别从新古典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

科学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探讨科研道德失范的产生根源和治

理对策。 1 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的新古典经济学解读 经济学中的 “理性人 ”假设认为, 人们经常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有所

预期,并对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行比较 ,在大多数情况下 ,人们都倾向于

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作为 “理性人 ”的个体和法人 ,-般按照

利益最大化这一原则进行选择。 (1) “理性人 ”的个体一科研人员的行为选择 权衡收益和成本是科研活动的主体一科研人员进行选择的前提。

对此,法律经济学家 RichardAllenPosner提出,科研人员在做出有违

科学共同体规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