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墙上的斑点》 教案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教学目的:
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学习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分析心理描写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预习;第二课时分析了解小说特点)教学方法:解读法。
教学过程:
一 . 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也是在 20 世纪初期,还兴起了一种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流派——意识流小说,今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小说的艺术特色。请看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二 . 作者介绍:
弗吉尼亚·伍尔夫( 1882- 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
久不衰。但是, 40 年代到 60 年代,在英国对伍尔夫的评价一直偏低。从 70 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甚至对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弗
吉尼亚·伍尔夫已成为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1882 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
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 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 1904 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这个文学团
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这个
第1页 共10页 体不 她本需要金币:200
需要金币:200
需要金币:200
需要金币:200
需要金币:129
需要金币:200
需要金币:200
需要金币:200
需要金币:200
需要金币: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