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之后龚群序.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性之后龚群序

《德性之后》 译者前言 阿拉斯代尔· 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 , 1 929 一 ),英美著名哲学家。1929 年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1969 年来到美国。1949 年在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获得文科学士学位。1951 年和1961 年,分别获得曼彻斯特大学和牛津大学硕士学位。曾任曼彻斯特大学(1951 一1957 年)和利兹大学(1957 一1961 年)讲师。1961 一1966 年在牛津大学纳费尔德学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特别研究员。1966 一1969 年任艾色克斯大学社会学教授。1969 年移居美国后,曾任马萨诸塞州布兰迪斯大学思想史教授,1972 一1973 年任波斯顿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和政治学教授。1980 一1982 年,任韦尔斯利大学哲学教授,1982 一1989 年,任维特比德大学哲学教授,1989 年至今,任鹿特丹大学哲学系的麦克马洪和哈克荣誉席教授。1984 年任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主席。 麦金太尔是位多产的学者。著有《 马克思主义和基督教》 (1953 年)、《 论无意识》 (1957 年)、《 伦理学简史》 (1966 年)、《 对时代自我形象的批判》 (1971 年)、《 德性之后》 (1981 年)、《 谁的理性?何种正义?》 (1988 年)、《 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索观点:百科全书、谱系学和传统》 (l990 )、《 第一原理、终极目的与当代哲学问题》 ( 199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踏上的道路》(1994)和《依赖性的理性动物——人为什么需要美德》】等。其研究领域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但他的主要兴趣是道德哲学。他以在道德哲学(伦理学)领域的独树一帜的观点而蜚声于西方学术界,早年出版的《伦理学简史》 ,其非凡才气和理论勇气为学术界所瞩目。而他的最杰出的学术成就,则是以《 德性之后》 为代表的。《 德性之后》 的出版问世,对西方学术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为20世纪80 年代学术评论界的一部热点著作,由于其理论观点对当代道德哲学富有挑战性,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激烈争议,对其褒贬毁誉不一。尽管如此,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如罗蒂等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这是近年来最好的哲学著作”, “这是伦理学研究的新的转折点。” 这是因为,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不仅对我们中国学术界和理论界来说,是富有新意的,而且对于当代西方学术界来说,也是新颖而不同凡响的。而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则是在这部《 德性之后》 中集中阐述,并在其后的《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具体来说,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包括如下基本内容:一、当代的道德危机和道德理论危机,二、西方的德性传统,三、德性论。 一、当代的道德危机和道德理论危机 在麦金太尔看来,当代人类的道德实践处于深刻的危机中,这一危机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判断的运用,是纯主观的和情感性的;( 2 )个人的道德立场、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的选择,是一种没有客观依据的主观选择;( 3 )从传统的意义上,德性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并从以往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中心位置退居到生活的边缘。这第三点结合德性论一并进行论述,下面我们对前两点展开论述。 麦金太尔认为,当代西方道德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由情感主义所代表的。情感主义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元伦理学流派中的一个派别。现代西方伦理学林林种种。在元伦理学的流派之中,就还有直觉主义伦理学、语言逻辑分析伦理学等;在整个当代西方伦理学思潮中,还有宗教伦理学、功利主义伦理学,以及存在主义伦理学等等,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麦金太尔所说的“道德文化”,既指的是这种理论现象,也指的是社会道德实践状况。麦金太尔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就是:道德理论是随着社会生活本身的变化而变化的,任何一种道德理论都有其社会学的背景。也就是说,理论本身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一定的理论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而情感主义仅仅是这诸多道德理论中的一种,它又何以能代表当代道德文化呢?这是因为,按照情感主义的基本论点,道德言辞和道德判断的运用主要是个人情感和个人好恶的表达。麦金太尔认为,从情感主义的基本论点投射到整个当代道德文化,不难发现,它是我们时代的道德文化的实质所在。如属于元伦理学的分析伦理学家(又称分析哲学家)拒绝情感主义,但其核心仍隐含着情感主义的主张。因为在分析哲学家看来,具有道德理性的行为者所依据的某种具体原则,其合理性总可以依据某种普遍的原则来得到证明,而这种普遍原则的合理性又可以在某些更为普遍的原则那里得到证明,但理由之链总有终点,而论证的终点永远是一种没有得到进一步证明其为合理性的选择。在这样一种选择基点上,每个人都或隐或显地不得不采用他(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