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曹顺庆教学课件.ppt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二、文学误读 (一)文学误读的研究状况 国内学界对文学误读的关注明显不足: 曹顺庆 《比较文学论》 乐黛云 《跨文化之桥》 (二)文学误读的概念及机理 首先,文学误读因阅读者主体性因素起作用而存在。 其次,文学的传播不但跨越了空间地域差异,同时也意味着历史时空的错位。 再次,文学误读是一种创新。 三、研究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的意义 首先,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研究揭示了文学变异的深层原因,是对传 统影响研究的反拨与开拓。 其次,对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的探讨确立了文学交流双方主体间性关系,打破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欧洲中心主义,确立了多元文化理念。 最后,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的研究深入到文学背后文化模子、文化语境的研究,使比较文学研究具有异质文化间对话与协商的色彩。 思考: 1如何理解文化过滤?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有何关系?你认为二者各自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第四节 译介学 一、译介学的兴起 20世纪30年代 梵·第根 《比较文学论》 野上丰一郎 《比较文学论要》 20世纪70年代 大冢幸男 《比较文学原理》 1976年 安德烈·勒菲弗尔 《翻译研究:学科的目标》 二、译介学的研究范畴 (一)翻译理论研究 雅各布森 本雅明 罗兰·巴尔特 德里达 (二)翻译文本研究 勒菲弗尔认为,“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意识形态、赞助 人(patronage)、诗学(poetics)、文化体系(universe of discourse )、翻译与语言发展和教育、翻译策略、中心文本与中心文化 (central text and central cultures)七方面因素一直操控着翻译过程, 并制约翻译文本的生产。 (三)翻译文学史研究 1938年 阿英 《翻译史话》 1958年 北大西语系法文专业《中国翻译文学简史(初稿)》 20世纪80年代末 《中国翻译文学史稿》 三、理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