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借工的法律分析及其风险防范.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企业借工的法律分析及其风险防范   摘要:员工借用行为往往是在关联企业之间或者企业分流富余员工时产生。虽然借工在法律层面并无明确规定,但是亦无禁止性规定,作为一种异化的用工行为,其必然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文章从法律层面对劳务借工模式进行了分析,将其与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劳务借工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防控措施。

  关键词:企业借工;法律分析;风险防范;劳务派遣;关联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18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188

  1 企业借工的法律规定与分析

  1.1 借工的法律概念

  “借工”又称为“借用”、“借调”或者“临时借调”,我国现行政策法规中,“借工”最早出现在《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使用临时职工的暂行规定》(1962年10月14日国营周字327号)。最近一次提及是在《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2013年8月7日)第三十八条第一项的规定:“用人单位以组织委派或任命的形式将本单位劳动者派至其上级单位或所属单位劳动的行为。”(相关条款见本咨询意见的附件1)该项规定一般被认为是对借工的解释。但应当注意的是,2014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上述条款。

  借用人员的身份比较特殊,于用人单位而言,借用人员是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是劳动者;相对于服务单位而言,借用人员不过是借用合同的对象而已,双方之间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借用人员目前的身份状态是由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与所提供劳动相对分离的结果,借用人员在借用期间为服务单位提供的劳动属于临时劳务,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存在本质区别。

  1.2 借工与劳务派遣的区别

  1.2.1 劳动者劳动关系保持不变。劳动者与借出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