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预览全文

申明敬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完全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所有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我在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 1939年秋至1941年夏,我在延安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虽然当时只有四五岁,却留下了许多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战时儿童的幸福乐园 1939年深秋,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当时在安塞县军委二局工作的姨姐刘秀清和姐夫冯维靖送我到刚成立不久、离安塞不远的小草峪村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一堵矮土墙把山脚下当地老百姓的几眼破旧土窑围成一个小院子,院中设备非常简陋,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第一保育院 延安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第一保育院是抗战期间由“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出资,在我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及海内外各界进步知名人士赞助下成立的,隶属“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区分会”管辖 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里,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我解放军进行了残酷的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的生活非常困难,我党政军高、中级干部都吃粗粮、穿自纺自织的粗布衣,只有在节假日改善生活时才能吃到白面,能吃到肉就更难得了。虽然边区战时儿童第一保育院由“战时儿童保育会”提供经费及物资,但也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保证保育院中这些战时难童及抗日将士、革命烈士的孩子们能健康发育成长,我党中央及边区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及实物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从而保证了战时儿童的身心健康。保育院的孩子们每天都能吃到白面,炊事班的阿姨们为了孩子们吃得好、吃得饱,动脑筋想办法,不辞辛苦改换花样,精心安排每日的食谱,做到了一日三餐有稀有干,馒头、花卷、包子、面条样样俱全。为了孩子们的营养,炊事员阿姨们还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自己动手磨制了豆浆,供孩子们早餐食用。保育院的孩子们实行供给制,定期发棉、单衣及帽子鞋袜、毛巾牙刷牙粉擦脸油等日用品,孩子们穿的衣服全是用战时儿童保育会捐助的卡其布、斜纹布制成,这在当时边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当时我们这些孩子大都在四五岁左右,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或在抗日前线,或已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