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doc

大学语文教案《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57《》 教学目标: 1. 把握晏殊词闲雅而有情思的主导风格。 2. 了解晏殊的生平及对其创作的影响。 3. 对晏殊词的基本表现内容有适当的了解。 水平指标: 知识——扩展知识(1)——文学与语言——小令 能力——核心能力(1)——理解与接受——词的欣赏 修养——综合修养——了解本诗中所传达的传统士大夫的生命态度 参考文献: 1. 登楼远眺诗词作品举例 2. 晏殊作品简介 3. 晏殊生平简介 4. 历代对晏殊词的评价简介 5. 大小晏词风比较 6.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7. 晏殊词主导风格 8. 晏殊词学见解 9. 图片素材(略) 10. 音频素材:晏殊《浣溪沙》 关联教学: 可与《临江仙》一课联系,比较两种士大夫生活情态的比较。 【课堂教学思路】 这首词写深秋怀念远人,很能反映晏殊和北宋初年的词风。这首词,移情于景,以景托情,有正面衬托,也有反面衬托,委婉细腻地表现了离愁别绪,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婉约派的典型风格。讲授时可先简介晏殊生平及其创作,介绍晏殊在北宋初年创作小令词的成就及其在宋词发展史上的意义。可以晏殊名作如《浣溪沙》、《踏莎行》为例。也可与花间词派作对比讲解。同时介绍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加深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串讲本词。引导学生欣赏词中遣词用字的匠心和词中的名句。可列举古人登楼远眺的作品,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本词中使用月意象的创新之处,可与《春江花月夜》、“举杯邀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写月名篇做对比讲解。 【课堂教学设计】 1. 创作背景 晏殊此词是宋词初期的代表作,主旨感秋怀人,虽然题材很常见,但艺术表现委婉细腻中又不带一丝脂粉气,清丽脱俗,也因此成为词作的经典名篇。(可参见《晏殊作品简介》、《晏殊生平简介》、《历代对晏殊词的评价简介》) 2. 诗词分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1)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 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 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孟郊《古怨别》、张泌《寄人》等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作者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 (2)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 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 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可参见《〈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3. 抒情特色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代表了晏殊词的独特美感:(1)生命在日常生活中闪现光彩;(2)灵感在季节变化里荡动涟漪;(3)诗意在相思离别时凝聚升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可参见《晏殊词主导风格》、《晏殊词学见解》) 【建议考核方式】 1. 训练:对于学生核心能力中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可采用背诵或默写的方式进行考核。 2. 写作:对学生理解古典艺术能力的考查,可布置填一首仿晏殊风格的《蝶恋花》词。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