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中的气体与气孔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析出性气孔实例 析出性气孔特征 1、形状特征:多为分散小圆孔,直径0.5~2mm,或者更大,肉眼能观察到麻点状小孔,表面光亮。 ??2、位置分布:在铸坯断面上呈大面积、均匀分布,而在最后凝固的部位较多(图7-9)。 ??3、气体成分:氢气、氮气。 ??4、出现规律:往往一炉金属液中全部或多数出现这种气孔。 ??5、敏感合金:铝合金和钢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气孔。 ??6、伴生现象:冒口中缩孔减小,并有不同程度的冒口上涨现象。 析出性气孔实例 析出性气孔的形成过程 1、溶解气体的析出(气泡核的形成) ????1) ?液态:随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降低,当开始凝固时,一般溶解度骤降。 ????2)? 凝固过程:气体元素的溶质再分配。 ?? 上述原因导致溶解在金属液中的气体析出,并形成气泡核。 析出性气孔的形成过程 2、气泡核的长大 气泡核能否长大取决于气泡内的压力是否大于外部压力之和。 3、气孔的形成 气泡形成后来不及排除,金属液已经开始凝固,留在金属内成为气孔。 影响析出性气孔的主要因素 ?? 1、合金溶液中原始含气量Cg。Cg愈大,气孔形成可能愈大。 ???2、液 、固相气体溶解度差△S。△S=SL—SS, △S愈大,愈易形成析出性气孔。 ???3、合金成分。收缩量大和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容易形成析出性气孔。 ???4、气体性质。扩散速度快的气体(如氢)容易形成析出性气孔。 ???5、外界压力。外界压力降低,析出性气孔析出可能增大。 ???6、凝固速度。提高凝固速度,不易形成析出性气孔。 ???7、铸件凝固方式。逐层凝固:液体始终处于大气压力和金属静压力下,气体不易析出。体积凝固:枝晶很早将液体封闭,产生析出性气孔的可能性很大,气孔均匀分布。 防止析出性气孔的途径 1、减少原始含气量。 ??? 炉料、炉衬、浇包、中间包、添加干燥剂 2、除气处理。 ?(1)浮游去气:向金属液中吹入不溶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2)真空去气:降低外界压力,使气体蒸发。 ?(3)氧化去气:用于不易氧化的金属,如铜合金,氧和氢在铜中相互制约,加氧去氢,再脱氧。 ?(4)冷凝除气:降低温度除气,再快速升温浇注。 3、阻止气体析出。 ?(1)提高冷速。 ?(2)提高金属凝固时的外压。 金属液凝固时,金属本身化学成分元素同溶解于金属液的化合物,或化合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形成气泡而出现的气孔(图7-10),称为内生式反应气孔。这种气孔是由于金属液本身的原因而产生的,所以它是一种内生式气孔。 第四节 内生反应性气孔 内生反应性气孔特征 1)? 气孔孔洞大,孔径可达几毫米; 2)? 形状无规律性,可以是圆球形,团球形或异形孔洞; 3)? 分布上为弥散性气孔,成群的大孔洞分布于铸件整个截面积上; 4)? 孔壁表面颜色一般呈金属光亮色; 5)? 一般总是内部气孔,往往是在铸件机加工后才暴露出来,加工面上遍布着孔洞,犹似蜂窝。此时应继续检查,铸件整个横断面是否也有成群的孔洞,以免判断为皮下气孔; 6)? 这种气孔具有流行性缺陷的同一性特点,即同一炉、同一包所浇注的铸件都会有同样的缺陷。 7)? 与析出性气孔的差别:孔径较大 。 8) ?与皮下气孔的差别:分布在整个断面上。 内生反应性气孔形成原因 内生式反应气孔可按其化学反应的生成气体成分予以分类。分别阐明如下。 ? 1、内生式CO反应气孔 ? 1)? 形成 内生式CO反应气孔是在浇注后,钢液凝固时期形成的。铸钢件最容易产生这种气孔缺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冶炼时钢液脱氧不良。 ??? 如果冶炼时钢液脱氧不良而有相当高的溶解氧量,则钢液凝固时在固-液界面前的液相溶质富集区内的溶解氧量就会更高。 ??? 当它超过了凝固温度时的溶解碳[C]和[O]的平衡溶解量时,就会在液相的溶质富集区内发生如下所示的碳氧反应,生成CO气体。 [C]十[O]——CO 内生反应性气孔形成原因 CO气体实际上是不溶于钢液中的,因此易于以固-液界面上的枝晶间凹坑或沟槽为气泡核基底,形成成群的CO气泡核。同时,气泡核周围钢液中溶解的氢、氮会扩散进入CO气泡核中,它们共同促使它长大成气泡。这种气泡是在钢液凝固时期形成的,因此难于上浮排除掉。气泡形成于固-液界面前的液相中,因此随着固-液界面向铸件中心的推进,界面前的液相中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成群的CO气泡,这种气孔缺陷极易成为弥散性气孔。 内生反应性气孔形成原因 以前认为钢液中的氧,都以FeO化合物形态存在(溶解)于钢液中,所以以下式表达钢液中的碳氧反应 [C]+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