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最具影响十大审判方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最具影响的十大审判方法 引言 裁判方法论系法官的必修课业,因为法官裁判案件、调处纠纷不可不讲究方法,需要寻求、遵循其正确的裁判方法、路径。中国司法审判经验源长流久、博大精深,司法文明一脉相承,作为中国法官,无论是为学,抑或裁决案件,均不可知、不鉴。笔者偶窥其间,深为先贤们的司法裁判方法论所折服,现将其中要者试述一、二,或有所禆益于当今司法审判。因笔者才疏学浅,叙述见解难免谬误,谨请同行贤达批评指正。 一、皋陶的神明裁判方法 皋陶,姓偃,名大业,字庭坚,尧舜禹时山东曲阜偃地人氏。皋公可谓中国法官之始袓。舜在位时,“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又载“皋陶作士以理民”(《史记·卷二夏本纪》)。因其最贤,禹在位举皋陶荐之天,欲授政于皋,惜皋陶早卒(参见《史记?卷二夏本纪》)。 传说皋陶为士(大法官)时,养一叫“獬豸”的神兽,该神兽头长一个犄角,又名“独角兽”。据《异物志》载,该神兽,“见人斗则触不直者,见人论则咋(咬)不正者”。皋陶让神兽参与审判,触不直者,然后按神兽意志,正平天下罪恶,民各伏得其实。此乃皋公的神兽裁判法,又称“神明裁判”。皋公的神兽裁判法,系中国司法裁判史上出现第一种裁判方法,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影响极其深远,而“獬豸”神兽亦成为中国法律公平正义之象征。 笔者认为,在没有律法、规则可循和侦查手段极其落后的原始社会,皋陶利用神兽动物之灵性、嗅觉裁判解决疑案,既快速又易使人接受,虽为“神意裁判”范畴,但其方法仍不失其一定科学性,远比同时期的西方裁判方法先进,今世利用警犬破案即源出其流。当然,神兽裁判法不依靠证据而靠神明,其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法律彰明、科学发达的今天,该方法已断不可行,应行证据裁判主义。 二、周司寇的“三刺”、“五听”裁判方法 周朝的司法官为大、小司寇。他们在前人审判经验和自身司法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新裁判方法,使中国法官的裁判方法完全从“神意裁判”中解脱出来,首次形成一套先进、科学的裁判方法。 其一,以“三刺之法”裁决狱讼。所谓“三刺”乃为分别征求群臣、群吏和万民的意见,然后裁决案件纠纷。此法相当于后世公审咨询裁决制度。 其二,以“五听之法”断狱。所谓“五听之法”,乃“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五曰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眊)(参见《周礼·秋官·小司寇》) 笔者认为,周司法官所创的“三刺”、“五听”裁判方法,系夏、商、周三朝千百年来司法审判经验的升华,由神意裁判演进到对诉讼当事人的察颜观色,引入并熟练地运用社会心理学为司法裁判服务,是一个司法裁判方法论上质的进步,影响至为深远。尤其“五听”裁判方法,在证据裁判主义确立之前,乃为中国司法裁判的基本方法之一。时至今天,“五听”裁判方法仍不失其镜鉴意义。 三、孔子的“仁恕论刑”裁判方法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昌平乡陬邑(今曲阜)人氏,曾任鲁国大司寇。孔子周游列国讲学,不得志推行其政见,后回鲁著书立说,删诗书,定礼乐,因史作《春秋》,以当王法。其为人,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谓为至圣(参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论语》等典籍)。 孔子除其创立儒家学说外,在司法裁判思想上提出了仁恕论刑的裁判方法论。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在具体裁判案件,施行刑罚时,应仁恕,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子路》)。 孔子以仁恕论刑的裁判方法论集中体现在其对“刖人救季羔”故事的评述上。卫国士师(司法官)季羔,经常向犯人施刖刑,即把犯人脚趾砍掉。后蒯聩叛乱,季羔弃城逃走,当他逃到外城城门时,被一个他判处刖刑的守城犯人所救。季羔不明白刖人为何救他,就问刖人:过去我下令砍掉你脚趾,现我处落难时候,正是你报仇的好机会。为何你不但不报仇,反而再三救我?刖人答道:你审理案件治我罪时,先人后我,我想你是在等待免除我罪责的机会;待罪定临刑时,你又面呈怜悯的愁容。可见你是一位德高心慈的好法官!这就是我之所以要救你的原因。孔子非常推崇季羔,认为其裁判案件,适用法律的造旨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既执行了法律又考虑到仁恕。适用法律时,如心存仁恕之道就树立了道德,如一味使用严刑暴力就会树立仇恨。(参见《孔子家语》)。仁恕论刑的裁判方法论,经孔子及其儒家子弟大力推崇,在中国司法裁判史上得到发扬光大。 笔者认为,仁恕论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